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第16期名师论坛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3月22日,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名师论坛第16期,特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侯雅文博士(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得主)为代表我校参加省赛的8位教师进行赛前辅导。活动聚焦教学创新大赛备赛策略,从课程定位、创新设计、成果凝练到实操细节展开深度解析,为教师厘清备赛路径,推动教学改革与赛事水平双提升。

侯雅文博士开篇强调,课程定位是专家评审的首要切入点。她指出,教师需明确标注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专业属性、模块类型(必修/选修)等基础信息,并以“外行能听懂”的语言界定课程核心目标。以自身博士的统计方法类课程为例,她坦言“专家非本专业背景,需用三个月时间提炼‘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这一通俗表述替代专业术语”,建议教师通过“知识+能力+思维+价值”四维目标框架,将抽象课程转化为可评估的教学成果。

针对教学创新设计,侯博士提出“课程内容重构、方法革新、环境创设、评价改革”四大核心维度,强调需基于真实教学问题形成系统化方案。她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建议打破传统章节结构,按企业岗位需求重组教学内容,增设财务分析等高阶任务;文科课程可结合AI生成文本对比、VR虚拟场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侯博士特别提醒:“创新需避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模式,应挖掘学科特色,如新闻采写课程可设计数字人播报实践,将人工智能与专业能力深度融合。”

在成果呈现环节,侯博士提出“高阶性、挑战度、创新性”(两性一度)的黄金标准。她以学生获奖作品为例,演示如何建立成果与课程章节的映射关系:“若成果主体是数据分析,需明确对应课程中数据清洗、建模等具体环节,形成闭环证据链。”同时,她建议教师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教学报告中凸显课程与教育强国建设、产教融合等政策的契合点,如金融类专业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案例设计教学情境。

针对参赛材料提交,侯博士列出三大“高压线”:教学报告与视频内容严格一致,杜绝学校标识泄露,学时数据前后统一。视频录制方面,她建议选择两节“差异化明显”的课程片段,避免概述性内容,小组讨论环节控制在3分钟内,并采用双机位捕捉师生互动细节。对于12分钟汇报,她总结“图表>文字、主线>碎片、亮点>全面”三原则,现场演示如何以“数据驱动决策”为主线,串联教学创新四大维度形成逻辑闭环。

在答疑环节,针对“课程名称与系统归类不符”,侯博士建议教务处出具说明文件;面对“基础学科AI融合难”,她提出文科可通过AI生成文本对比分析、构建虚拟文化场景破题;对于“学时压缩导致材料矛盾”,推荐将变动转化为“教学问题”纳入创新设计。现场教师反馈,此类“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备赛焦虑。

本次赛前辅导通过“理论+案例+演练”三维赋能,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从理念到落地的完整备赛框架。当前,学校以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行业需求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教学能力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迭代升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王刚]

[阅读:人次]

[最后更新:2025-03-25 16:44]

校址: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 邮编:510521 | 维护:广东金融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27号      粤ICP备05008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