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自力、党委书记李镔分别为学院学生讲授了两堂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政第一课”。两场讲座紧扣时代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为青春奋进指明了方向。

2月26日,张自力院长以“百年金融的变迁及国内金融生态优化”为主题,为2024级学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张自力从金融基础认知、金融百年变迁、金融生态优化及发展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帮助学生对金融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讲座伊始,张自力强调了金融安全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重要性,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金融安全关乎国家安全。”他通过北宋“交子”、按揭供楼、国债投资等生动案例,阐释了金融的内涵,同时以虚拟资产泡沫、多米诺骨牌效应等事例,警示学生防范金融风险。
在回顾百年金融变迁时,张自力带领学生领略了波澜壮阔的金融历史长河,强调了金融对国家安全和战略竞争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金融呈现出社会财富资产金融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特点,“蝴蝶效应”愈发显著。与传统金融相比,现代金融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此外,张自力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阐述了金融安全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强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石。他呼吁学生关注潜在隐患,防止“黑天鹅”“灰犀牛”风险的发生,并指出国内金融生态优化对稳金融至关重要,需通过综合手段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3月6日,李镔书记以“牢记嘱托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主题,为学生讲授了另一堂思政课。李镔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李镔对同学们提出了五点期望和建议。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青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指引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的方向。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青年一定要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国家就会有前途,民族就会有希望。”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立志成为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
第二,练就过硬本领,做有识青年。专业能力是立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学院的国际化视野和资源,夯实金融科技知识,拓展国际视野,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适应变革的能力。
第三,增强使命担当,做有为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他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培养国际视野,做有容青年。身处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应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树立开放、包容、合作的国际视野。他建议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第五,弘扬奋斗精神,做有恒青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鼓励学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发扬奋斗精神,坚持不懈,战胜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两堂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金融专业的理解,更明确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学子在金融领域的使命担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将牢记使命,为国家金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