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下午,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在清远校区南阶101教室,为2023级学生举办了“2025年思政第一课”活动。此次活动由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和院长张雅萍分别以“新质生产力与法治人才培养”和“铸法治之魂 担复兴之任”为主题进行授课,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引领。
仝自力书记首先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展开讲解。他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收入数据,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并指出其发展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他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需要同学们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希望法学学子在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后,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安全是校园的基石,在安全教育方面,仝书记提醒同学们,尽管当前社会环境总体和平稳定,但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隐患依然存在。他希望同学们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受到伤害。最后,仝书记关心了同学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随后,张雅萍院长从信仰、实践、担当、热爱和格局五个维度为同学们深入讲解思政课程。她以《民法典》为例,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引导同学们领悟党的理论精髓,让法治信仰扎根于心。在实践方面,张院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的讲话精神,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法律合作为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广东实践”,助力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张院长还通过2004级校友在新疆脱贫攻坚中的事迹,强调“担当”的重要性,激励同学们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热爱”和“格局”部分,她指出热爱是为生活注入动力的关键,鼓励同学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并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世界发展紧密结合。她以登山为喻,指出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事业的高度和成就,呼吁同学们站在生命、历史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思考人生。

本次思政第一课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的眼神中跃动着理想的光芒,手中的笔记满载着时代的重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浪潮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建设的关键节点,这场思想与信仰的洗礼,不仅为青年学子锚定了“以法为剑、以德为盾”的人生坐标,更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与青年奋斗的铿锵步履紧密交织。正如教室窗外木棉绽放的春意,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种子已在南粤沃土扎根生长。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方位,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正以思政教育为犁,深耕立德树人使命;以法治信仰为炬,照亮民族复兴征程。未来,从这里走出的每一名法律人,都将成为法治星空中璀璨的坐标,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