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党建工作学习交流,加强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7月12日上午,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党委副书记、法学院院长张雅萍、法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莫然等赴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交流研讨,签订党建共建及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律所主任刘华杰,副书记薛蕙蕙,纪检委员王齐立,委员祝启欢,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清远校友会执行副会长、律师刘展龙等出席了本次签约揭牌仪式。

活动开始前,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律所主任刘华杰等热情接待了法学院一行,带领参观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党建阵地长廊、律所工作环境。


座谈会上,刘华杰介绍了律所情况,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律师先进集体”,连续多年先后荣获“省、市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等称号。刘主任特别提到,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正直、正气、正道”是清远市直机关党建品牌。在这“三正”价值观的指引下,大观所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团队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而且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

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对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一直以来对法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大观所党支部的品牌建设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仝自力指出,法学院与大观所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协同育人基础,后期应当通过双方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巩固和拓宽合作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党建与业务合作良性互动,探讨党建服务发展、实现共赢的新途径、新模式,共同提高党建共建工作的内涵。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院院长张雅萍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大观所送法下乡,服务乡村的奉献精神表示了赞赏。希望双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在就业招聘、人才培养、法律研究、法律培训等多个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双方致力于构建一个桥梁,使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无缝对接。法学院希望通过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工作的实际运作,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而律所则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提前培养和筛选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学院将邀请律所的资深律师进行讲座、案例分享,丰富教学内容,律所也能从法学院获取最新的法学研究成果和理论动态,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可以携手探索新的法律服务模式、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莫然副院长表示,大观所在青年律师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在学校教学中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鼓励青年律师发展创新思维,解决法律问题时不拘泥于传统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启发作用。这些经验不仅体现在对法律知识的系统传授上,更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全面培养。通过借鉴大观所在青年律师培养方面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法律知识又拥有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法律人才。


交流结束后,与会双方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及共建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并为党建共建单位及法学协同育人实习基地进行了揭牌,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有效地加深了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与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的交流,共同探索创新的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律行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