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于5月29日上午成功举办了教学学术论坛第26期教学沙龙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建设我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集体教研等有组织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信用管理学院岳磊、会计学院汤四新、国际教育学院张捷及工商管理学院田小丹等教师受邀参加,学校众多对教学研讨感兴趣的教师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信用管理学院岳磊老师,围绕“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经验与技巧”进行了深入讲解。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遇到的三大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岳磊老师指出,在当前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案例小组分析和讨论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建议教师应修改教学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案例选择、小组合作机制的完善以及激励措施的引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他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术兴趣的引导,同时引入更多样化的案例和讨论主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他建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术基础的培养,通过指导阅读、讲解写作技巧以及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

会计学院汤四新教授提出了《CPA&CMA数智经管创新实验班》的课程体系设计。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培养其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汤教授引入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在模拟的实践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课程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考核方式上,汤教授提出了采用教学过程的测试加权分得出成绩的方法。通过增加平时成绩比重,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同时也能够激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

张捷老师介绍了知识图谱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潜力。她建议,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知识图谱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推动知识图谱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田小丹老师深入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混合式实验课程的创新与实施。她介绍了智能数据驱动下的课程设计,将线下实验与线上实验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又拓宽了学习渠道。她指出混合式实验课程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她特别提到了分享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成员互评机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此次活动不仅引发了我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深入思考,激发了他们在教学改革各方面的热情,也推动了我校在教学改革和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集体研讨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学校未来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